1)第五二六章 国宝蓝釉灯_神眼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6章国宝蓝釉灯

  蓝釉灯,是唐代陶瓷制品。1998年在洛阳偃师唐恭陵出土,是唐朝太子李弘的陪葬品。蓝釉灯通身呈蓝釉‘色’,造型优美,釉‘色’纯正,胎质‘精’细,具有皇家风范。蓝釉灯是研究中国唐代经济、习俗、墓葬制度、服饰以及雕塑、烧制、施釉、彩绘工艺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没错,许阳买的那个灯陶灯就是蓝釉灯,古朴的造型,‘精’美的手工,无一不说明这件东西不是凡品,当然在没有经过许阳亲自动手恢复本来面目的时候,这件古灯只是一件在人们眼中的臆造品,在许阳买到手之前,这件古灯摆在那里也有几个月,可以说不少人都看过,但是确没有去买,原因就是,这件古灯怎么看都不像真品。

  去其尘垢,还其面目之后,许阳让这件国宝级的古灯面世在人们眼前,东方瑞老人看着面前的古灯,心中那叫一个‘激’动,原因就是,这件消失这么长时间的古灯终于面世了,就出现在自己面前。这其中有一个故事。

  蓝釉灯,通高33.6厘米。灯上有小盘,盘中有圆柱形灯钎,下有灯柱,灯柱下有一大盘,盘下有喇叭形圈足。通体施蓝釉到圈足,足内无釉。造型优美,釉‘色’纯正,胎质‘精’细,具有皇家风范。极为难得的是它是全国首次发现的通体蓝釉器物。专家考证,烧制这种蓝彩器物的呈‘色’剂是钴,此种原料的来源,很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唐代的一种装饰原料。不仅如此,蓝釉器物的烧制、上‘色’也极为困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而蓝釉在唐陶瓷中使用很少。具体到蓝釉灯,更是只有记载,以前从没见过实物。

  蓝釉灯以其华美、稀罕而入选为御用的丧葬明器。供皇陵之用,属高档陪葬物品。当时的建陵者为了保护墓内大批随葬品被盗扰,在建造时曾煞费苦心。据说,建陵所用的沙来自伊河滩,土来自嵩山,沙用铁锅炒干后垫在陵上,土用‘鸡’蛋清、小米汤调匀,覆于陵面,既坚固耐损,又防盗、防水。这样,盗墓贼进去,就难免被干沙吞没了。

  公元675年,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发生了,年仅24岁的太子李弘暴毙于东都洛阳合璧宫绮云殿。唐高宗闻讯,悲伤不已,诏令天下,给李弘冠以尊名,追封为“孝敬皇帝”,并下令以“天子之礼”厚葬于景山,是为“恭陵”。负责建陵的司农卿韦弘机,把正在龙‘门’建造石窟的能工巧匠调来,‘精’心设计,严格施工,把恭陵建造得宏伟高大,俗称“太子冢”。李弘死后,其妃一直青灯独照,不久抑郁而终,追谥“哀皇后”,陪葬恭陵。其寝陵在“太子冢”东北50米处,俗称“娘娘冢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