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夏二十_绿满心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鱼的老伯手头有两条不小的白苏鱼,小椎也给包回来了。

  白苏鱼是本地的称呼,具体叫什么小椎也没留意过。只不过这种鱼因为细刺多吃起来麻烦,所以价格相对便宜,买的人也不是很多,老伯还挺高兴他能打包的。

  虽然细刺多,但是白苏鱼的鱼肉其实非常细嫩,鱼腥味不重,尤其是生长在江里的,更是肉质细中有韧,鲜美不输鲤鱼。

  老伯已经帮忙把鱼去了鳞片鱼鳍和内脏什么的,小椎拿回来了再去掉一些细微边角地方的鱼鳞,将鱼肚子上接近鱼鳍处带着粗鱼骨的部分都切出来。然后平面横刀,片出了大块的厚肉,剩下来的鱼骨头什么放旁边备用。

  按照老习惯,依然是将鱼肉横着细刺切薄片,这种法子方便有效切断细刺,让鱼肉能够直接入口不怕扎喉,就是很考验刀工还有耐心,四片巴掌大些的鱼肉,小椎切了十几分钟。

  切完了鱼肉,还要再把它们砍成一块块的肉条,接着就到粉碎机出场了。

  其实以前用到这个的机会不是很多,还是搬来了这边之后才想到买一个的。这类厨房粉碎机用途不少,就是做出来的东西都比较考验人的审美观……

  把鱼肉块放进去,连打了三次,看着鱼肉接近成糊糊了,小椎才放心的把他们倒进大盆里,然后放进了一样切成小块洗干净了的牛肉。

  为了保持一定的口感,牛肉只粗打了一次,拿出来还能看到细微的颗粒感。

  接着就是豆腐条,胡萝卜,泡好了的木耳和腐竹,必不可少的小葱,这些都不需要打得太细,粗粗的打碎成颗粒就行了。很多人都说用粉碎机做出来的馅料不如手剁的好吃,其实材料还是那些材料,主要还是没有掌握好粉碎的时间和力度。全部东西都被打成粉状了,包出来的饺子谈什么口感呢?鱼肉做成糊糊样是为了避免细刺,只是取他的粘性和鲜味,牛肉粗打,纤维感还在,豆腐条,胡萝卜,木耳和腐竹都不用太过头,保持豆子大的颗粒状,做出来的饺子自然和手工剁出来的没多少差别。

  自从有了这个粉碎机,想要吃点饺子什么的,真心是很容易的事情。想想当年自己爷爷奶奶剁馅料的辛劳,小椎觉得现在他们虽然的确失去了不少东西,但是得到的也并不少。

  按照着牛肉,鱼肉1,素材混合料2的比例,加油盐酱油拌好的馅料还没完全算准备好,必须用油热锅,分成几次,全都大火翻炒一趟。翻炒的时候一边炒,一边添加胡椒粒等最后的作料。翻炒过的馅料不但香味更好,而且因为过了火,待会煮饺子的时候也不用煮那么久,减少了煮破皮饺子都没有熟的问题。

  包饺子的场地就在他们平时吃饭的那个木桌上,高度合手,光线充足。

  小椎把在露台上面看着红薯藤发呆的南歌也一起喊进来了。好吧,其实在那之前,南歌还给瓜藤绑了布带,摘了一盆的小番茄。小椎只是对红薯藤比较吃味罢了……

  饺子不会包?不要紧,其实小椎也不是特别会。在以前,他也就是帮忙剁剁馅料的帮工,包饺子吧,不是漏了馅,就是奇形怪状,放一碟里一眼就能认出来。

  不过大家要知道,如今有一种小工具,叫包饺子神器。对,就是那种打开平放着,上面放饺子皮,中间放馅料,然后对折捏一捏,就可以成功做出一个完整饺子的小玩意。

  小椎手上这一套五个,从小到大红黄蓝绿白,一个尺寸一个色,还是买电饼档的时候赠送的,一直放盒子里,今天刚刚见到第一次阳光。用洗洁精仔细的洗了一趟,然后琢磨着大小,拿了其中两个个头和这次的饺子皮大小接近的,小椎把一应的工具和用料,全都放在了木桌上。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