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章 醒木惊天_相声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庆园是以前三庆班的演出地点,这可有年头,三庆班是四大徽班之一,当年乾隆爷过寿,四大徽班进京贺寿,这就待在了北京演出了,不走了,后来也由此产生了京剧这个剧种。

  所以三庆园可以说是京剧的祖地了。

  只是现在京剧行业比相声更不景气,更没人听,一个九流小明星都比一个京剧大腕的知名度要高了。

  想当年京剧那可是真正的主流艺术啊,在旧社会时期,艺界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北京学艺、天津成名、上海挣钱。

  最挣钱的地方是上海,那年间上海有个电影女明星叫胡蝶,这是国内一线女明星,也是挣得最多的。

  她拍一个戏,大概花个两三个月时间,能挣一千块大洋,其他明星可能能挣个几百吧。

  这就不少了,对老百姓来说,一千块钱都能买两套好房子了。

  也是同一时代,京剧有一位大角儿叫余叔岩,余派的创始人,人家去上海唱戏,也是俩仨月时间,人家挣七千五,能比吗?

  那年间,京剧是真辉煌,是真正的主流艺术,现在就不行咯。

  听书轩开张的第一天,也来了不少人,媒体朋友们也都来了,观众也来了好几百人,把座儿挤得满满当当的,这都是冲着何向东来的。

  何向东现在已经是传统艺术行当最红的一个艺人了,以他现在的走红程度离一线明星也不远了,接下去就是积累了,人气也是要靠慢慢积累的。

  当然了,也有人在积累的途中掉下去的,这都有,也很正常,不过就何向东目前的态势来说,他后劲还是相当足的。

  以前老书场说书都是按照一年来算的,一般是老板找好四个说书先生,一人说一个季度,基本上是这样,然后你们四个人约定好,谁先来谁后来,包括说什么书,这都得提前定好了,省的撞车。

  然后第一个先生开书之后,这一个季度就都是这一个面孔了,没别人了,他会一直说下去的。

  成本大套的一套书就能说好几个月,当然他也有可能选两个中篇,这都是随人家自己决定。

  当然现在就不行了,这书场得靠何向东来拉人气,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来,单有何向东那一个季度有人来听,其他时候都没有,这不完蛋了嘛。

  再说何向东可忙了,让他连续一个季度每天都盯在这里,他可没这个时间,所以他现在定下来的就是一周来这里说两次书,其他时间其他人盯着。

  园子里面常驻的演员就有杜岳峰,还有评书门几个很优秀的评书艺人,西河门的也来了几个,都是说书的,也就不在乎什么门户之见了。

  晚上,何向东先上去开场说书,今天一晚上三位先生说书,何向东开坑《济公传》,杜岳峰开坑《西游记》,西河门的评书艺人马黑白开坑《聊斋》,这马黑白长得就有点鬼里鬼气的,适合说这种书。

  这几个全都是大坑啊。

  济公、西游、还有聊斋,这些在影视作品里面都很常见,人们也耳熟能详,但评书是经过二次创作的,这是不一样的。

  都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听书就得听新鲜的,没人愿意听第二遍的。

  所以这里面说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晚上正式开场,台下坐了不少观众,二百来人,书场里面也都坐满了。

  何向东是一周来两次,杜岳峰是一周来五次,马黑白是全来,这就跟连续剧似得,得经常更新才行,不然人家容易忘了上次听得情节。

  听戏听大轴,听书听扣子,你扣子给人家下了,把人家心里挠得痒痒的,这得在一定时间补上才行,不然等过了劲儿了,人家都把扣子忘了,那就没治了。以何向东的腕儿和能力,他都得一周来两次才行。

  “啪。”

  正式开书,醒木惊天,挖坑不休。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