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章 陵阳朱尔旦_聊斋:书生当拔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所谓:事不宜迟。

  天一亮,周羽便吩咐吴管家去觅一块坟地,并于当日下午迁走了那女鬼的尸骨。

  事情传开之后,一众百姓方知此宅闹鬼的原因。

  同时也交口称赞周老爷宅心仁厚,好人有好报,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幢大院。

  价格姑且不论,关键这院子的位置与布局简直太合周羽的心意了。

  一是离家近,跨过街面就到。

  二是院子够大,前后三进,基础设施齐备,改建也花不了多少银子以及时间。

  另外,院子后面还有一块数亩大小的空地,正好圈起来作为学生强身健体的校场。

  接下来,学馆便紧锣密鼓开始筹办。

  学馆的名字周羽也已经拟定并亲自题字:文道学馆。

  这下,登门来访的人就更多了。

  不仅仅有城里的书生或是家长,也有城郊甚至是邻县的书生。

  可惜,周羽并非来者不拒,而是定下了一条规矩:必须通过面试与考核方可入读。

  说白了,他开设学馆并非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培育人才。

  所以对于眼缘,以及学生的天赋、人品等等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这一次,周羽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但凡他看不中的学生,谁来说情都不管用。

  一旦看中了,哪怕对方家里很穷,他也愿意免去所有的费用,甚至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资助。

  其实,这种方式也算是一种常见的投资。

  比如一些富人一旦看中了某个书生的潜力,便会资助其读书。

  假如这个书生够争气,考中了举人甚至是进士,那必然会感恩回报。

  这日上午,又有一个书生登门来访,想要入读学馆。

  周羽刚一进厅堂,那书生便赶紧上前躬腰揖礼:“学生朱尔旦见过先生!”

  朱尔旦?

  这名字听起来咋就这么熟悉呢?

  周羽再细细一打量,发现朱尔旦应该有二十五六岁了,在他招收的学生中算是年龄偏大的。

  “嗯,不必拘礼……听口音你应该不是本县人氏?”

  “回先生话,学生乃陵阳县人氏。”

  陵阳县,距离郭北县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中间还隔着一个凤池县。

  “嗯……那你是否成家?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回先生话,学生三年前成亲,家里尚有父亲健在,以及一个做杂活的丫鬟……”

  问答了几句,周羽又让朱尔旦现场写了一篇短文。

  总体来说,朱尔旦并不符合他的要求,脑瓜子稍微显得迟钝了一些。

  不过周羽最终还是决定收下对方。

  不为别的,就为了他的名字叫朱尔旦。

  其实,朱尔旦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完全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

  他的家境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小富之家,不然也不可能养得起丫鬟。

  之前,他在陵阳县一间书院念书,因为替同窗打抱不平与书院的一个先生发生了争执。

  那先生恼怒之下,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