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八章:量产_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到此时,他们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

  似乎,并不是现在他们买到的盐色不对,好像是他们以前用的盐色不对。

  并不是现在买到的盐杂质多,似乎是他们以前用的盐杂质多啊。

  也就是说,殿下和苏先生带人制出的盐,质量比他们以前吃的好的多。

  更关键的是,价格十分低廉。

  是的,平时他们买一斤盐,足足要十文钱。

  这个价格,放在后世,绝对是天价盐。

  在这个时代,这个价格也不算便宜了。

  当然了,这个时代盐的成本也高。

  海边的盐场可能还稍微好一些。

  像是盐井,粉碎岩石,或者是打井,向外提取卤水,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光是这些额外的人工,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当然了,对世家来说,他们的利润很高就是了。

  但是殿下卖给他们的价格是多少呢?

  只有区区两文钱。

  这个价格,才是他们平时买到盐的价格的五分之一啊,实在是太便宜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即便是这个价格,仍然是暴利。

  盐的成本——哪里有多少成本?

  打井压水井都是苏长生直接免费资助的。

  压出水来之后,成本只是一些木材和一些人工费用。

  盐是消耗品,两文一斤的价格,绝对能让人赚到盆满钵满。

  当然了,这个价格,也只有益州百姓能够买的到了。

  毕竟,这个盐矿都出自益州,当地人买盐,怎么会不便宜一些呢?

  李恪决定,益州本地人,以后都可以以两文钱一斤的价格买盐。

  不过每户一年限购二十斤盐。

  二十斤盐,一家人一年绝对吃不了的。

  既满足了他们需要吃盐的需求,又避免了他们大量买盐向外贩卖。

  而玄武县有这么大的盐矿,自然是要向外继续供应的。

  向外供应的价格,就不可能还是这个价格了。

  这个价格,只能当作是出厂价。

  至于后续卖多少,就需要加上他们的运费成本费还有他们的利润了。

  当然了,至少不会达到十文钱一斤的价格就是了。

  ……

  目前来说,这件事情收益最大的,自然还是玄武县。

  现在,随着盐矿的规模越来越大,每日投入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

  现在整个大唐都在缺盐啊。

  到时候,这些盐自然是要向外出售的。

  这也导致,整个盐矿上,需要用到大量的人手。

  现在,差不多整个玄武县,不能说所有人都到了矿上。

  但是至少每一家都有一人在里面做工。

  一个人一天就是五文钱,一月下来就是一百五十文钱。

  这对百姓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更不要说,等以后盐矿彻底站稳脚跟之后,一个盐矿,会给他们带来庞大的人流物流庞大的商机。

  不要说将来了,就是现在,整个玄武县都因为这一个盐矿被彻底盘活了。

  现在不单单是可以在矿上做工。

  现在随着生产的盐越来越多,他们就需要一个放置盐的大库房。

  这个库房需要靠近路边,等外地的商人来了,可以直接装车走人。

  而这么大的库房,就需要建设房子。

  同时盐矿这边,也需要大量的房子啊。

  现在因为赶进度,熬盐都是露天的。

  但是总不能以后都是露天的吧?

  下雨了咋办?刮风了咋办?

  天热了咋办?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