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6章 科举制的本意。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6章科举制的本意。

  天幕上

  十二冕旒掩盖着帝王面目。

  殿下的群臣恭敬而侍。

  一位大臣此时正在陈述上表。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有些地方,方圆不到百里,然境内却设有数县。”

  “这样的评估不符合人才运用,所以才要“分科”。”

  “这杨坚的确是有几分雄才。”

  看向不远处建立在同泰寺废墟上的葱葱绿植。

  但最关键的是。

  就是把秦始皇拉过来!一天的奏疏都能累死他!

  把一百零九个郡划为十三州,这不就方便治理了吗。

  不是你讲点道理好伐?

  从秦末到现在,天下的郡地增加到了一百多个!

  翻了一倍!

  一百多个啊!

  【并且减少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地方官位。】

  【将从西汉延续下来的超过四百年的地方制度“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将郡彻底取缔。】

  “空领俸禄而不理事的官吏众多,国家财政日益增加。”

  【他们不仅在当地势力很大,而且往往和其他地方甚至朝廷的高官也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嗯,空了。

  朱棣拿起桌子上的糕点就往嘴里塞。

  【并且这些官员都是地方上自行征召的,很多都出身于本地的世家大族。】

  “且,亮观之,隋帝此政必有后续。”

  “随后便可命地方选贤良者上举,此谓围三缺一。”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回想了一阵。

  “九品中正制就是门阀士族为了提携门生,或者安排世家子弟走上仕途的一种工具而已。”

  “皇帝的权力被巩固住,对地方的控制力也大大增加。”

  尤其是那些从北方搬到南方来的世家大族。

  他们要当“清官”,不当“浊官”,不愿意真正去治理地方。

  【而更多的郡官则成了所谓的乡官,不入官品,不理时事,彻底失去了权力。】

  【公元589,隋朝完成统一,杨坚开始治理天下。】

  如此繁多的机构,不仅是要耗费大量的财政、降低行政效率。

  “分别看待一个人的不同能力,知道这个人在哪些方面有突出的才能。”

  “和舞女一对!”

  朱棣大大咧咧道:

  “说白了,他针对的是门第中人,但到头来还是要从那些有身份、有资格可以当官的人之中筛选吗。”

  朱标将茶盏放回到托盘上,看着天幕继续道:

  “如今的科举跟隋文帝一开始的本意并不相同。”

  “然而因为所选择的考查方式,后来就起到了改变世族把持人才晋用的作用。”

  【那就是废除从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刘宏又精神奕奕的抬起头。

  这接受朝堂管辖的州郡也太多了。

  “合并小郡小县,量置为较大的郡县。”

  “一转桓灵二帝以来地方豪强左右地方行政的局面。”

  又有世家大族子弟要当官,官职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