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朱铨的正方辩词_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语在不同的语境当中还有不同的意思呢,更不要说这是不同的词语了。

  “选择救谁”,那带有的情感是要更多的考虑自己,也就是说考虑的是自我,以‘我’的主观感觉为主。

  那这样一来,假若我喜欢猫,那是不是就会不假思索的选择了救“猫”了?

  但是,假若换一层皮呢?

  将它换成“选择割舍谁”,那考虑的出发点就不再只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以更多人的观点来进行考虑。

  那相应的,就瓦解了那部分“选择救猫”的人选择,在道德、大义的高地上对依旧‘选择救猫’的人进行口诛笔伐。

  这就是换背景,套了层皮的作用。

  “当我选择割舍,割舍这只猫的时候,我割舍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割舍的是它的哀嚎,我割舍的是可能对它主人的一点愧疚之情。”

  朱铨顿了顿,继续说道:“而当我选择割舍这幅画的时候,我在割舍掉什么呢?”

  现在,朱铨用的是第二种套路,也是詹云青最为擅长的,站在人类的角度上,假设辩题成立,带来的对全人类的影响,从制度层面说问题。

  换句话说,占领道德的高地迫使你无法反对她的观点。

  朱铨看了一眼在场的选手们,缓缓地不夹杂感情的说道:

  “我在割舍一个作者已死的人留下的一幅可能是酒后的涂鸦吗?”

  “我在割舍一张薄薄的纸上一点点的油菜吗?”

  “当我站在这个火场之中,放眼望去,我的周围是空无一人的,所以我是在孤身一人的在救这幅画。可是我站在这幅画的面前,在时间历史的这条轴线上,我并不孤单。”

  说道此处,原本略微有些淡淡的语气变得有些深沉起来,朱铨继续道:“你说,这样的责任有什么意义?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岛国侵华战争期间,我们国家的故宫,运出了最为正规的一万三千多箱文物,在十四年的时间里,辗转两万多里,分三路南下,居然没有一件损坏。”

  “而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是那一代的故宫人,他们表示文物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

  朱铨现在用的是肖肖擅长一套,‘最简单的道理套用代入感强的故事’,这其中最好的就是自己或者是自己身边人的故事,亦或是能共鸣大部分人的故事,从而放大观众的情绪。

  而‘故宫文物的南迁历史’便是最为能够触动众人心灵的一个例子。

  朱铨长吁一口气,道:“你说,这值得吗?”

  “一个正在面临战争、丧乱,连民族的存亡都到了最为危险时刻、朝不保夕的国家,去保护那些没有生命的文物,那些作者肯定已经死了,而且湮没无闻的东西,那些厚重的石鼓,那些斑驳的青铜器,那些已经褪色的刺绣与丝帛,那些可能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唐宋的书画...”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