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两手一把千斤力_六合大拳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有,没有还不承认,临时加也要加进去,现学现编。这审掩耳盗铃。转不过这个弯来,没这个肚量,若再费口舌,费脑汁去争个是非,这个结儿便会成为一障,使人难登高峰。

  这不是秘密,又是个秘密。不是秘密是因为这话不稀罕,是个秘密是因为这理儿稀罕。自家不说,外人不知道。

  袁承兴就想试试袁凤吟知道不知道,袁凤吟当然知道。实际拳练到这个份上,虽然练功有区分,但是用起来也不显山不露水的,貌似只是侧重了一下六合拳的技术,不亲身体验,不会知道袁承兴变了拳路。

  心意拳为狠毒之拳,出势虎扑,下手不留本,有多少用多少。如果一旦让了分寸,如果不是实力悬殊,那就类似把自己陷入绝地而不思解脱,孤坐深山而不知警惕,为大忌。而一旦将这拳开始玩弄起来,那离着功力废退也就不远了。

  这其中的奥妙,就不是外门可以理解的了,而七式的风格恰恰能利用这进退之间大作文章,所以虽然六合在教内地位不可动摇,而七式传承也更为保守。

  袁承兴宁可换一路拳,也不玩弄技艺。袁凤吟也能料得袁承兴的用意,他没有换拳,而是换了法,留了三分看家劲。形意拳换了架子,以三体贯之,这就不同了。三体一束可谓开天辟地。

  谱上讲:六合之精妙,大拳师未必尽其能,生克之变化,大方家未能尽其用。然归纳括之,欲知天地间格物之精华,尽心意之妙,先致力于三体。

  台上看得底细,那古有力搓起手来,他看出来袁承兴变化的奥妙。戴五昌跟孟恩广也在观阵,看到此处,相互对视了一眼。这一眼内涵丰富,除了对二人技艺的赞叹,也透出一丝担心,而更多,是戴五昌对李飞羽这个人的敬佩。李飞羽虽然跟陈州府没有关系,但他是经得戴老拳师允许,而改了拳的。其中道理,飞羽先生不讲,这几位也是茫然。拳法追求境界相当,殊途同归,练到一定程度总有些许多相像,这些相像之处,便将这些拳法联系起来,以己推人,也就有了高低。

  台上有懂行的,台下也不一定没有。戴五昌跟鬼五道:“点鞭。”

  瞬间台下又是“劈啪”乱响,烟雾腾起,将擂台遮掩起来,模模糊糊看不仔细。那鞭炮一挂接着一挂,然后又是唢呐锣鼓响起来。

  待稍稍能看底细时,袁承兴袁凤吟已经双双谢礼,拜谢了四方下了场了。

  唉!

  不过也行了,也长见识了。实际台下看出门道来的也不多,也没有引起争议。但是还是有几位拳师交头接耳,议论起来。那几位是洛阳过来的,但是是从淮阳走出去的,他们看得明白却没有看得底细。本来只是来捧个场看个热闹,但看到此处,也摩拳擦掌,想上去试试。

  台上没再吆喝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