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九章 秘密实在太多了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吏部五人团把条件谈好,林泰来就把吏部考功司主事蒋时馨放了。

  谈成条件并不算有实力,能保证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得到完整履行,才是真正的实力。

  林泰来既然敢放人,就不怕对方反悔,大不了再抓几次人,除非蒋时馨主事永远躲在家里不出门。

  望着吏部众人远去的背影,林泰来心里美滋滋的,这并不是因为得到了多大好处,而是因为找回了丧失已久的白嫖的快乐啊。

  而且那些得到“自由选官”权利的人,都有发展为同党的潜力,势力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主要是这时代风气真不好,不拉帮结派就混不下去。

  想想未来的东林党,就有一点很讨厌,他们即使大批大批被赶下台了,还能退而不休的在野搞事。

  林泰来准备开始练枪时,忽然听到左护法张文叹道:

  “这次讲数大获全胜,官军也不敢轻易来招惹,坐馆算是在长安左门御街插旗成功了吧?”

  右护法张武则说:“就是这里都是大衙门,皇气也太重,想打成清一色有点困难。”

  同在状元厅的朱国祚听在耳中,有点不明白坐馆、讲数、插旗、皇气、清一色等专用术语的内涵。

  趁着林泰来在外面练大枪的时候,朱国祚便向唐文献请教。

  唐文献在苏州和林泰来打过交道,又是苏州隔壁松江府的人,和苏州人往来密切。

  所以他对这些苏州新兴黑话有所了解,仔细向朱国祚科普了一番。

  “所以这里的坐馆之义,并非是民间住家教书西席。在苏州社团的语境中,坐馆单指林九元,或许是林九元本人喜欢这个称呼。”

  朱国祚忍不住说:“在翰林院里称坐馆,未免过分了。”

  “馆”这个字,于翰林院而言有特殊意义。

  翰林院的前身是唐宋的昭文馆、弘文馆等等文学机构以及国史馆,都是很清贵的地方,这些机构统称为馆阁,职务称为馆职。

  而到了本朝,国史馆功能被并入了翰林院,有点“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意思。

  馆阁就成了翰林院的别称,有的时候,甚至就用“史馆”或者“馆”来指代翰林院。

  选庶吉士叫馆选,连修撰、编修等职务名称,都是从史馆传承下来的。

  朱国祚继续质疑说:“譬如民间有茶博士、太医、郎中、待诏等叫法,坐馆这种称呼在民间也就罢了,但在翰林院里面还敢叫坐馆,就有点不合适了。”

  翰林院是馆,翰林是馆职,坐又是坐江山坐金殿的坐,那么坐馆又是坐谁的馆?

  唐文献看着窗外挥舞大枪的林某人,怂恿说:“那你去对林九元说说?”

  “啊,算了算了。”朱国祚秒清醒。

  他的目标可是星辰大海,不在乎这区区馆阁谁来坐!

  吏部众人从翰林院出来,不敢耽误时间,顾宪成直接去了皇城内,联系内阁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