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7章 上朝很没意思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7章上朝很没意思

  大明的制度设计初心,是想同时防住权臣、权阉、后宫、外戚的,属于典型的既要又要。

  总体上来说,站在巩固皇权的角度,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不过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是有轻有重,以上四种人里,现实里完全被防死的就是外戚了。

  文臣也好,权阉也好,甚至于后宫的太后,还能时不时就能有一两条漏网之鱼在大明政治中发光发热,唯独外戚一直是摆设。

  制度进入稳定期后,大明的外戚凭借皇恩最高封到过侯爵,都督、指挥使之类的数不胜数。

  但是有一点,坚决不给外戚实职,不能直接掌兵,只能供着当吉祥物。

  理论上郑国泰借着状元,以及优待状元的武科制度,可以拿到要害地方的实职,

  但在文官眼里,只要想象力能放开,这就可以算是外戚之祸,尤其是还能牵涉到国本问题,更是意识形态方面大事。

  又,既然是意识形态问题,那专门负责意识形态事务的礼部就不能装聋作哑了。

  在皇帝御殿升座之前,大臣们都是在殿外等候的。

  王象蒙与礼部尚书沈鲤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旁边人都能听得见。

  当然这也是王象蒙的目的,清流人物以道德为标榜,私下里不管怎样想的,但一定会在意公论,不然人设就立不住。

  申时行看了眼王司徒,话里有话的说:“你这个侄儿,也很厉害啊。”

  王司徒叹道:“想必这就是申相所说的代言人吧?”

  申时行微笑道:“不,代言人不是你这个侄儿,而是沈礼部。”

  被挤兑到了这个份上,作为清流领袖,沈鲤不玩命反对郑国泰都不行了。

  不多时,皇帝御文华殿,宣召大臣觐见。

  鸿胪寺官员开始引导大臣们排列班位,然后趋步上殿。

  山呼万岁后,万历皇帝开口道:“数日前兵部进奏武科殿试章程,有阅卷和比武两种。

  朕深思熟虑之,决意以阅卷为殿试章程。

  殿试当日,兵部和礼部呈上武试前二十名策论墨卷,朕亲阅之,随后按照名次唱名觐见。”

  这等于是把文科考试的殿试和传胪典礼混在一起举行了,而且只召见前二十名。

  比起文科真是简单省事,当然大臣们对省钱省力没什么意见,武科的事情糊弄一下就行了。

  只是在当今这个形势下,天子这种选择,很明显是有“黑箱作业”的想法。

  如果只靠阅卷决定武状元,那还不是天子想点谁就是谁?

  纵然某考生写了七千字,但皇帝说你不行伱就不行,行也不行。

  正当大臣们正在琢磨皇帝的心思时,又听到万历皇帝说:

  “先前武试第二郑国泰上书,近日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愿请其父郑承宪代为出席殿试大典。

  同时可让郑父享受金殿唱名的荣耀,以彰示孝心。”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