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5章 最精髓的一句话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最精髓的一句话

  拿定了主意后,林大官人就带着手下,向怡老园的大门走去。

  在这几步路里,林泰来回想了一下原本时空怡老园的历史,与安徽江苏分家还有点关系。

  到了另一个时空的康熙年间,二百亩的拙政园已经被分割成了两三家中小型园林,所以八十亩的怡老园就成为当时苏州城最大的园林了。

  由大明南直隶演化而来的江南省被一分为二,变成了江苏和安徽两个省。

  当时的江苏布政使司设在苏州,直接用了怡老园南半部修建衙署。

  由此可见怡老园面积之大,半个怡老园都足够充当布政使司衙署使用了。

  至于怡老园的北半部,随着王家没落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只留下了王家后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叹息。

  后来到了民国时,苏州城为缓解交通压力开了个新城门叫金门,应该也是在这里。

  只能说这个位置实在太适合建城门了,不管谁来勘察设计都选择这里。

  想到这里,林大官人冷哼一声,大清能做得,民国能做得,他林泰来就做不得?

  你王家也是洞庭商帮的巨头家族,当初席家组织联军的时候,你王家敢说不知情?

  更不要说与王家关系密切的东山陆家,也出动了人手!

  到了怡老园,拍响大门,林大官人一行不速之客并没有被请到里面去,就被领在大门内的前院。

  不多时,曾与林泰来争夺府试案首的王禹声走了出来。

  王家的主宅在太湖上的东山,所以才叫东山王家,而怡老园属于别业。

  自从王鏊之后,王家一直没人考中进士,包括王鏊嫡长孙王有壬在内,都是靠王鏊的恩荫做官。

  王禹声就是王有壬的儿子,也是王家这一代读书最有天赋的人,极为受重视,便被安排在城中怡老园居住,方便与士林交游。

  年轻人的养气工夫还没到家,年方二十几岁的王禹声看到林泰来,就拉下了脸。

  “你今日突然到来,有何贵干?”王禹声硬邦邦的说。

  林泰来答话道:“看在同案之谊的份上,特来送给伱们王家一场大功德。”

  对林泰来的话,王禹声一个字都不想相信。

  他看了看林泰来身后那二十多个跟班打手,忍不住讽刺了一声说:“送人上西天也是送功德?”

  林泰来装作没听见,自顾自的说:“今日偶然路过你们王家的怡老园,发现了极为不妥当之处,怡老园明显是不合规范的!”

  王禹声心里感到莫名其妙,林泰来跑过来说这干什么?难不成还想把怡老园拆了?

  林泰来指着西边城墙说:“城墙是为了安全和防御修建的,紧贴着城墙根修建这么大的园林,明显就是巨大的隐患!

  可以假设一下,园林中足可隐匿数千人马,若遇非常之时,这数千人马可以直接从园林架设云梯攀爬城墙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