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4章 嘴上都是义气_大明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4章嘴上都是义气

  在河道中央打转的破烂座船上,张家兄弟还在疑惑,被抓走就是坐馆所说的“万人敌”?

  虽然他们作为林泰来的近人,完全能猜出这出戏是演的,但演这个有什么意义?

  张武对大哥问道:“坐馆都走了,现在你我该干什么?”

  张文想了想说:“破船应该要留在这里给别人看,能增加坐馆说的那个么话题度。

  而你我两个没用的人,就直接跳水游走吧!”

  岸上没人关注张家兄弟,有数百人不约而同的看向枫桥,他们的总指挥就在桥上。

  席思全大朝奉则有点茫然,这剧情走向怎么完全不按自己的剧本来?

  明明已经做好了最详尽的设定,结果全都是白忙乎,今天的部署全部浪费了。

  席思全大朝奉这种感觉,就像是从应该掌控全场的导演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看客,心理落差委实巨大。

  还有,你林泰来模仿各种角色切换的太娴熟了,几句话就三次变身,一看就是演的!

  骗得了普通民众,却骗不了他这样的精明人!

  而且席思全不能理解的是,林泰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就算抹黑了商帮,那么然后呢?又能干什么?

  想来想去,只能暂且认为,林泰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脱身,破解被围堵的困局。

  但伱林泰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可能永远不回苏州城。

  其实林泰来回苏州这事情,从县衙到府衙再到巡抚察院都知道。

  并且也都很关注,毕竟这是当前苏州城本土人物的第一刺头,大部分外来流官的天敌。

  就连首辅儿子跟林泰来一比,都显得温良恭俭让了。

  更别说这次韦巡抚还暗中出动了官兵,要协助洞庭商帮势力把林泰来拾掇了。

  所以新科武解元林泰来被乡亲堵在了枫桥,然后又被南京人抓走的事情,各衙署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然后全都不明所以。

  也有人觉察到,事情发展明显是奔着挑起地域矛盾去的,但这有用吗?

  在现实里,即便嘴上吵得再厉害,但有几个人肯为了地域矛盾真上啊?

  正因为都看不懂,所以各衙署官僚都选择了静观其变。

  吴县的邓知县没有等多久,第二天早晨,全体吏役列队衙参结束后,突然大门外的鼓声被敲响了。

  没有大事发生或者人命、强盗等紧急案件,一般不会有人来敲这个鼓。

  随即就看到一个七老八十风烛残年的老头子,抱着一大叠文书,颤颤巍巍的走上公堂。

  当地方官的遇到这种没几年活头的老人家,一般也就不让跪了,以彰尊老美德。

  然后这老头禀告说:“胥江、太湖沿岸各都图百姓听闻林解元被洞庭商贼出卖,又被南京武家抓走,无不愤慨!

  现有第一、第五、第六、第十三等九都,万民联名上书县尊!”

  邓知县:“.”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