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回去先把这事儿给办了_我当知青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三和小四只想着要听金安然讲述夹河滩上那些贫下中农为啥不整治他们的原因。大眼瞪小眼,两人下劲儿等了大半天,金安然讲了半天,没说过程,话头一转,直接说了结论。这让他俩更着急,更想听细节,催着让说吧,又不好意思,只好坐在那里看着金安然的脸,不吭气儿,静心待下文。

  金安然笑了笑,看了看他俩,微露难以开口之意。见他俩不吭声,还是带着专注的眼神望着自己,话到嘴边咽了几咽,真是没办法不说,这才只好告诉他俩:“你们这个大队的知青能折腾,夹河滩人早有耳闻。他们怕惩治你们以后,你们不停上滩去骚扰他们。他们不惩治你们,对你们好,保护你们,没把你们的事情抖露出去,主要是想以情动人。对你们好的原因,也就是:只要你们改好了,不仅是对你们自己好,其实对他们自己也有利。化敌为友,这是好事情。能不整治别人,最好不要整治,这也是上年纪人的处事方法。这一点,咱们都没想到吧。细想想,你们若是不改,他们若是还能手软,那才奇怪。这都是老人亲口给我说的大实话。”

  小三和小四感觉这老农民料事如神。这老农民没见着他俩就看透了他俩的心,就知道整治过他们以后,他俩会干什么,这真不得了。他俩确实这样想过,他俩也确实这么说过:只要滩上人整治他们,他们必定会经常去滩上骚扰。肯定还会叫上其他弟兄上滩骚扰。

  现在想来,滩上老人这做法对他俩好,真有先见之明:用善良待人的方法,不但感动了知青,教育了知青,还去掉了他们夹河滩的后顾之忧,不能不说这是双赢,甚至是几方面都赢的事情。

  但谁又能想到这么有前瞻眼光的人,居然原本有工作,居然还是从西安市的某国营单位退职回来的。那么有眼光远见的人,居然办出这么没眼光,让他后悔终生的事情:把老伴儿坑到乡下,让孩子不能成为知青。这是很刺人,也很伤人心的事情。

  看来知青这个名称,真是这个年代城市下乡学生的专有名称。这个名字具有时代特性。千古没有。这夹河滩上老人的儿女初中高中毕业,现在只能算是回乡青年。他们和知青有哪些不同?若是老人六七年前不从西安那单位退职回来,他的儿女只怕也会是从西安下到这里的知识青年。由此来说,知青又是什么?

  知青都喜欢追求真理,也都喜欢较真,那都是由青春年龄因素决定的。什么叫知青?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岂能放那儿不提?再从知青这名称里面衍生出来的东西看:那神,那气,那烟云,那光芒……,大家都不知道该咋说什么为好,又该怎么下定义。最后分析来,分析去,连知青是什么,自己是什么,也都成了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