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6拖拉机车斗挤住人之后_我当知青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确定住肥皂泡破了,思想上还有个缓冲余地,不至于让人精神崩溃,行为过激,寻死觅活,去跟顶替的人拼命去。

  孙泉源相信甄世红说的那些话,他也相信尤继红一定能录取。只是他这人说话办事儿留后手,不过头,没绝对把握的事情,只朝那有缝隙,有漏洞,行与不行,怎么怎么不一定的地方说。这样说得尤继红心里一直都活络。到时来通知,可以有欣喜;最终没通知,思想行为也不至于过激,自己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等待总以为是漫长的。尤继红这段时间就生活在等待里。等待是熬人的。得到录取证书是幸福的。但这上大学,终归是好还是坏,这还真不好说。再后,就应该是归到命运了。——这是后话。现在先不说。等到尤继红毕业分配时就能说明问题:没让尤继红崩溃也差不多,至少是要让她后悔、牢记一辈子。

  无论尤继红怎么担心,通知书只要没下来,她就只能等待,熬着,盼着,期望着,巴望着。其实这也是生活。这也是她生活、命运中的一部分。

  长话短说,转眼十几天过去。张永东去县里培训,考过履带拖拉机执照,回来了。麦收早已结束。各生产队都在着手筹划往山上地里拉粪的事情。因为拖拉机少,朝山上拉粪得排队。生产队管司机饭,这个没得说;干部还得舔着脸,巴结司机,也就是想让司机在规定的时间里,跑快点,多为队下拉两车。

  可这粪还没开始拉,司机就把注意事项讲明了:崭新的拖拉机,都有个磨合期,无论到哪个队,一定是不能跑快的。一车拉得多些没问题,只是拖斗浅,装不上去。队下可以想办法。司机绝对可以慢慢开着拉到山上去。

  大队40皮轮拖拉机还得忙着给副业股拉东西,不能给生产队拉粪,大队工作就是这样安排的,各生产队就不要去想它。

  山上地多。朝山上拉粪,各队的运输量都是很大的,装车卸车,那活也是很累人的。

  刚下乡时,队下没有拖拉机,朝山上拉粪那艰难程度真是让人很难想象的:一人一担,一驴一车,一小点儿草粪,挵到山上,人和驴都累得大喘气。这是这帮知青和当地百姓早已见识过的。后来有了履带拖拉机,没拖斗,一根钢丝绳,挂上十几,几十辆架子车,前头履带拖拉机牵引,后边男男女女十几,几十个人架车,趴地龙一样,长长一条子,朝山上突突突慢慢扭。那场面壮观之极,架车人紧张之极,生怕自己被有啥跟不上趟的。不过,尽管都紧张,也比人担肩扛,也比牛、驴拽车往山上运粪快得多,舒服得多。为这,孙泉源说老支书那么早就让修大坡,现在看来老支书还是很有眼光的。

  究竟怎样利用大队拖拉机才划算,其实这还是有学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