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连夜行动_我当知青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麦说了半天,孙泉源终于听明白:原来大队要拓宽沟口田间通往滩地里的架子车路,为拖拉机朝地里送粪,提供方便。这条路在沟口菜园东边,紧挨菜园,只有两架子车宽。路两边种有二十几棵桐树。那树都有一搂多粗,一个成人肯定抱不住。按照常理,路两边分属不同生产队的田地,这路扩宽,自然要以路的中间线往两边均分,扩宽的部分由路两边的生产队均摊;桐树长在哪队地里,由哪队来除树:这才合理。

  可是多麦不这么认为。他认准了,要以人家队下那边儿路的边线,有多少,算多少,朝人家那边地里扩展,沟里一点都不分担。孙泉源以为这是不讲理的表现,是故意制造矛盾,是给大队制造麻烦。

  可是当队长多麦把历史原因和他的理由说出来之后,孙泉源不但震惊,而且当即做出了比队长多麦更过激的决定:连路那边的树也一并除了,拉回沟里,让那树真正成为沟里的财产。

  路两边这二十几棵桐树,也都一人多粗。多麦也想一下把那么多树全除了,拉回沟里。可是沟里大小人物也只有这二百来口,真正能上去除树的又有几尊真神能下了手?

  那么粗的树,解开就能充当独面棺木板。家有老人的,要树者众多。每棵树少说也能卖上三十块钱。可是看着是钱,这钱却拿不过来。为啥?队下没有那么多人,即便破命干,累死,仅仅这几个人,这一夜也除不完。倘若天亮,人家街里那两个生产队都过来除树,你说树是你沟里的,你又能拿出哪些证据证明这树是你沟里的?树在人家队下地里长着,你说树是你队下的,这说得过去么?倘若人家两个生产队都来跟你队下争树,你队下前后受敌,只怕翻脸都来不及吓倒人家。一时言语不顺,争竟激动,万一动起手来,以少对多,必然也干不过人家。若到那种局面,岂不是要出大麻烦?这事儿难办。作为队长,多麦心里念念不平,明知吃了大亏,然而束手无策,只恨可惜,只剩无奈。

  然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让人觉得稀罕:原来早在十几年前,多快好省,吃大食堂饭。户家不开火。生产队打下的粮食,都是拉到大队,然后送往公社。这时候生产队地多的,自然要多干活,多出力,也不会额外得到啥好处;地少的,少干活,少出力,也不会损失到哪里去。这个时期,无论哪个生产队都不想要地,一时也成了风气。沟里都是穷光蛋,腰杆子硬,自然要把多出来的地都推给别队去种。别队也不情愿。但他们队长牙不长,腰不硬,大队施压,他们不接下沟里推出去那地也不行。

  哪知没过多长时间,大食堂解散,又是多种多收多吃粮,不再进行大队核算。这时候木已成舟,返愧已不可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