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四章 战神蔡锷_穿越18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的军队打到尼泊尔首都附近,尼泊尔政府和皇室成员惊恐不已,在大殿商量对策。到网沙阿国王听到首相昌德拉的训斥,这才睁开了眼睛,小声对说道:“国家大事,一向是首相您作主。你说战,就战吧。”

  这时,国王的哥哥、尼泊尔的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站了出来,表示反对和中国开战,他大声说:“王上,首相大人,请三思,万万战不得!中国人一向不好惹。历史上,我朝鼎盛时期,占领北印度大片土地,却无法北向**前进一步。我们国家,大部分时间由藏人统治或向中原称臣。连清朝的政府军都能轻易攻占我们的首都加德满都,屠城三日。这一次,英国人在**、不丹、锡金都大败。如果我们再站在英国人一边,恐怕有灭族之祸!”

  此话一出,大殿里一片喧哗。几个胆大的群臣站出来开始附议,希望尼泊尔投降中国。尼泊尔首相昌德拉历来亲英,闻此大怒,指着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大声骂道:“过去是过去。现在,我们有英勇善战的廓尔喀军人,怕什么?大敌当前,你竟然敢长他人威风,来人,拖出去关起来!”

  这时,门外走进两个廓尔喀军人,他们个头不高,却很健硕,人手一把的廓尔喀军刀,硬是把尼泊尔亲王拖出了大殿,群臣们见亲王都被关起来,不敢多言,马上停止了议论。

  首相昌德拉在尼泊尔施行军政,主要就是依仗廓尔喀军人。廓尔喀是尼泊尔中西部的一个县,这里也是沙阿王朝的诞生地。廓尔喀军人最早指来自该地区的尼泊尔士兵,他们身材短小,但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死,当地流传一位英军元帅对廓尔喀雇军人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说不怕死,他要么在撒谎,要么是廓尔喀军人。”

  在18世纪末起,英国将殖民战争逐渐从印度推到内陆小国尼泊尔。1813至1815年,3万装备了大炮洋枪的英印军队,与一万两千名完全没有现代武器的廓尔喀军人进行了长达两年血战,竟然没能完全征服他们,可见其战斗力。由于廓尔喀军人的勇猛善战,尼泊尔免于沦为英国殖民地。一位参加过廓尔喀战争的英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我此生从未见过如此镇定和勇敢的对手,他们从不逃跑,从不畏惧死亡,即便他们战友的尸体已在身边堆积如山。”

  不过,最终,尼泊尔政府屈辱求和,和英国签订了《塞格里条约》,尼泊尔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国土。戏剧性的一幕是,被廓尔喀军人折服的英国政府在《塞格里条约》中明确要求:“尼泊尔政府必须提供廓尔喀青年为英军服务。”

  1885年,第一批廓尔喀军人奔赴印度。成为英属印军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