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九章 中英结盟_穿越18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代的战争,都是为了政治外交服务的。外交斡旋,或者说外交之战,有时候比直接战争更有效。外交总长伍廷芳根据李经述的指示,紧急召见荷兰驻华公使朗伯宁交涉,表达了中国愿以三百万银元的价格买下印尼的意愿。这时的殖民地交易,是很正常的,沙俄当年就把美洲的殖民地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价格也就七百二十万美元。

  “三百万银元?我没听错吧?这点钱连买雅加达都不够。”荷兰驻华公使朗伯宁说。

  “但是,你们荷兰管不好印尼那群暴民,我们的华侨在那里受到欺辱。中国政府有义务为百万华人讨回公道。如果不答应我们的条件,恐怕后果会很严重”伍廷芳义正言辞。

  “这件事,我做不了主,得电报问我们的女王陛下。”朗伯宁回答说。

  “好,我就等你们的消息。”伍廷芳说:“我们的总统,给你们三天时间。如果不能给予我们满意的答复,中国和荷兰将可能处于战争状态”

  这种明显的威胁,朗伯宁听了也很不高兴,荷兰虽然没落了,但毕竟这时还是欧洲强国,和德国法国等欧洲列强交好,他提醒伍廷芳说:“我们荷兰女王最近可是和德国结亲了的。”

  三天后,中国得到了荷兰外交部的回复,荷兰果然不肯以三百万银元的价格把印尼卖给中国,这也在李经述的意料之中,他便抓紧时间争取其他列强的支持。

  第一个表态支持中国出兵印尼的是美国人。此时美国还未完全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主要外交利益在美洲,和中国的贸易,以及相近的政治制度,还有人权观念,对于中国准备出兵印尼保护华侨表示理解。英国的态度却让人捉摸不透,既不说支持,也未说反对。李经述知道,国家的外交,说到底无非是利益两字,英国没表态支持中国,那是利益还没给足。李经述便派人去召见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让他来总统府。

  李经述与朱尔典是故交,他们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李经述在朝鲜任职期间。在会客厅,朱尔典先到了,李经述走进客厅,和朱尔典礼节性地寒暄了两句,见到朱尔典的胡子比以前越发浓密了,开玩笑说:“老朋友,你的名字,很有中国味道,胡子也要中国化了吗?”

  1903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爵士年过半百了。作为一个英国人,他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以至于身上都有了许多中国的痕迹。比如他的名字“朱尔典”:朱颜鹤发的朱,卓尔不群的尔,雍容典雅的典,虽是音译,却十足的中国味道,既达且雅。李经述这一番话逗得朱尔典哈哈大笑,他摸着翘起的胡子哈哈大笑,用流利的中国话说:“总统先生日理万机,还有空接见我,真是蓬荜生辉。”

  李经述一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