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章 不一样的甲午(1)_穿越18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总统的书房里,李鸿章和李经述促膝长谈,之后便进入了正题,李鸿章问李经述:“痴儿,你将来有何打算吗?”

  李经述道:“本来父亲的年纪大了,我理应随侍在侧,调理饮食起居,其他的不敢多想。不过现在中国正是多事之秋,新兵的训练不能耽误,孩儿还是想在天津小站专心练十万新军。”

  李鸿章点点头,道:“为父的身体尚好,身边有经方照料就行。你就专心练兵吧。对于君主立宪,事关军心民心,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李经述道:“君主立宪,重在立宪,立宪之后,君位就虚了。是故政府可以垮台,而君主不问政事,方能传承千秋万代。父亲真的只是想做一个不问政事的虚君吗?其实君主立宪也好,共和总统也罢,政体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理政。”

  李鸿章点点头,道:“现在共和政体最大的问题是权力不集中,一事无成。现在中国百废待兴,没有君主,国民一盘散沙,我们不妨一试!”

  李经述百般争辩,李鸿章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要恢复君主,他挥挥手,让李经述退出书房。

  看着李经述离去的背影,李鸿章生平第二次掉了眼泪,他年纪越大,心头越为这个孝顺儿子的前途担忧,觉得自己叱咤风云一生,最好能在临死前,给李经述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李鸿章这一次力推君主立宪,也有为李经述考虑的意思,他想等自己百年之后,就把君主之位传给李经述。

  半个月后,李鸿章遵循旧制,在天坛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和祭孔仪式,现场还奏起了改良版的远古礼乐,这一次祭祀盛典的规模空前,除了日本以外的各国驻华公使、少数民族的王公和蒙古的活佛尽皆来朝,各地督抚和将领也纷纷来朝贺,李经述却在天津忙于练兵,没有来参加这次盛典!

  为了让李经述专心练兵,李鸿章任人唯亲,任命丁汝昌为海军大臣,掌管北洋水师,还重新启用在朝鲜战场上大败的叶志超任陆军大臣,刘铭传、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邓世昌、刘步蟾等陆海将领纷纷表示不平,军队差一点哗变,李经述力压众异,让他们以国家大局为重,暂且忍耐。

  叶志超和丁汝昌被委以重任后,对李鸿章感恩戴德,纷纷上书劝李鸿章尽快择日登基:“称军中要求总统称帝的呼声太高,如果不能顺应其意,恐激起兵变,天下恐怕大乱!”

  李经方、康有为、张佩纶等人也加快了鼓动李鸿章君主立宪的力度,李经方东奔西走,张佩亮口若悬河,康有为妙笔生花,李鸿章终于很快宣布将实行君主立宪,计划将1895年定为“洪宪元年”,举行登基大典。

  李鸿章举行加冕仪式的宫殿选在了勤政殿,整个大殿粉饰一新,地上铺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