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2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便坑了锡克帝国一把。

  与此同时锡克帝国内部再次发生内斗,金达皇后和她的情人在王都内策划了一波大清洗,结果事情败露。

  结果是王都三分之一被烧毁,近万名士兵和军官死于这场内斗。

  亨利·哈丁在反复确认事件的真伪后进兵锡克帝国,这一次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进了锡克王公。

  此时的金达皇后还想谈判,不过亨利·哈丁直接将其和锡克帝国的末代皇帝送去了德里。

  锡克帝国也不得不放弃其宣称,降为王国,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全面实行殖民地的莱特瓦尔制。

  莱特瓦尔制是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实行的一种土地税收制度。“莱特”是印地语对农民的称谓。

  十九世纪初,英国殖民当局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直接向农民征收占收成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土地税,到了后期甚至发展到土地收成的三分之二。

  实际上这是一种土地兼并的手段,同时也是印度次大陆人口增长缓慢(相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攻占古吉兰瓦拉(锡克首都)的消息传来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那些印度土邦的叛乱就销声匿迹了。

  没错!是销声匿迹,因为那些土邦王公们根本就不承认参加过叛乱,他们不过是为了“自卫”而已。

  然而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英国人还在源源不断地登陆印度次大陆,他们可不是来看戏的,他们是来打仗的,是来赚钱的。

  但是没有仗打又怎么赚钱呢?

  于是乎印度次大陆上战火重燃!尤其是那些沿海地区和富庶的城市,印度的富商们也都受到了红衫军“亲密”的保护。

  不过不管怎么说英国总是保住了印度这颗大英帝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但是在欧洲方面的力量的空虚,让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和态度不得不发生转变。

  这对于一直主张削弱奥地利帝国的斯特拉特福子爵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毕竟在斯特拉特福·坎宁眼里只有一个虚弱的奥地利才最符合英国的利益。

  如果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斯特拉特福·坎宁的这种看法简直荒谬。

  历史上无论是俄国、法国、还是新大陆上的美国,抑或是远东的清国和尚未崛起的普鲁士,似乎都比奥地利帝国这个一戳就破的洋娃娃更具威胁。

  但在坎宁眼里则是另一番景色,奥地利帝国脱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联统过西班牙,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殖民帝国。

  梅特涅主导了维也纳体系,他还害死了自己敬爱的兄长(乔治·坎宁)。梅特涅让俄、普、奥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这是对英国的挑战。

  法国受困于维也纳体系,无法威胁到英国的霸权,甚至还有被奥地利侵略的风险。

  但实际上维也纳体系对法国的束缚性一点也不强,欧洲部分更是没有遭到任何削弱,法国人一直计划着侵吞德意志的莱茵地区,同时时刻准备再临北意大利。

  俄国则是一个非文明国家,他们的文明不值一提,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简直就和野蛮人无异。

  俄国人只会喝罗宋汤!(英国佬只配仰望星空!)

  实际上的俄国,欧洲宪兵,60万常备军雄踞近东,国土面积横跨亚欧大陆,7500万的人口几乎等同于英法普三家总和。

  正是在这种奇葩观点的指导之下,再加上弗兰茨的横空出世,导致大英帝国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危机之中。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