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6章 胸有惊雷,面如平湖_大唐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6章胸有惊雷,面如平湖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聊至深夜,尚不觉困意。

  四名少年虽是年纪不大,尚未出仕,但四人自幼聪惠,且各自经历丰富,对一些事也有个人的独特观点,这也使得高冲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获益匪浅。

  直到子时已过,高冲起身,活动一下筋骨,对四人笑道:“都回去歇息吧,明日继续启程赶路,只在高州停留一日,再不入城”。

  四人闻言应诺,只是高侃并没有离开,面色有些犹豫。

  高冲见状也是好奇,“允直还有事?”

  高侃挠挠头,似乎下定某种决心,终于开口,“兄长,我也想拜你为师”。

  高冲一怔,摇头失笑道:“说甚胡话,你我乃是兄弟,岂可乱了辈分,于礼不合”。

  见高侃还打算坚持,高冲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头。

  “我已有四名弟子,不可再收了,否则恐惹非议,你我同族兄弟,也无需在乎名分,去吧,早点歇着吧”。

  高侃闻言也只得点头应着,他和薛仁贵等人年纪相差无几,每日跟随在高冲身侧受教,受益良多,便觉得应该拜师,只是没有顾虑其他。

  回到座位上,看到案桌上那一摞稿纸,《岭南船业概况》、《西南诸夷概况》……

  高冲知道薛仁贵等人一路上还在记录沿途见闻,有意编纂成《岭南见闻录》。

  想到这里,高冲不由得失笑,将来这四名少年或许可以凭借这些资料,编纂出一本传世之作,这个时代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对于岭南以及西南诸夷的情况,也只是在史书上有一星半点的记载。

  比如西南诸夷,若非宝聪进行详细讲述,高冲翻遍资料也不知道真腊王室的具体情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无疑是至理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同样的道理,熟读四书五经的圣人言,也要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高冲有理由相信,经过这万里路,四名少年未来的成就绝对可以更上一层楼。

  待回到后院卧房,赫然发现薛仁贵正在准备热水,高冲也是颇为感慨,在四人之中,薛仁贵经受的磨难最多,性格也最是敦厚。

  高侃十五岁时,其父病逝,高君雅将他接回府中。

  裴行俭虽然自幼失怙,其母也在七八岁的时候病逝,但父兄余威尚存,另有舅父罗士信宠爱有加,裴行俭的童年也并不困苦。

  原生家庭最好的当属突地谨,父母依旧健在,自幼便是粟末靺鞨的少酋长,但他生长在塞外苦寒之地,自幼见惯厮杀,极其难得的磨砺出坚韧不拔、谨慎笃厚的秉性。

  “夜深了,仁贵你早点歇息吧”,高冲上前温声说道:“这些自有高大他们来做”。

  薛仁贵撸一撸衣袖,一手拎起一桶水,笑道:“有事弟子服其劳,也正好锻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