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4章 长春宫_大唐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4章长春宫

  …

  当任命诏书下达后,高冲再一次走到风口浪尖之上,不少人都在暗中密切关注着高冲的动向。

  长安城里沸沸扬扬的时候,高冲轻车简从,仅率高雄等数十名亲卫,连夜出城,不知去向。

  长春宫,原本是陕东道大行台的治所,攻略中原的前沿指挥部,平定王世充后,李世民将陕东道大行台治所迁到洛阳。

  长春宫东临黄河,面对蒲津关,俯视黄、洛、渭三河,扼守河东通往关中之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若是长春宫有失,则可由河东直入关中,当年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宋金刚时,李渊便是亲自坐镇长春宫。

  李世民率军渡河出关,攻打洛阳后,便命心腹郑仁泰留守长春宫,以保后路不失。

  直到平定中原,陕东道大行台迁到洛阳,郑仁泰依旧是长春宫留守。

  不过李世民登储后,提拔故旧,巩固权力,任命郑仁泰兼任长春宫宫监的同时,拜为归政军府统军,增加郑仁泰手中兵力,跟对岸的绛州隔河相望。

  武德元年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等十五州,几乎管辖整个河东,由剡国公罗士信担任绛州总管。

  原本轨迹上,罗士信在洺水战死后,废绛州总管府,但是由于高冲千里传信,张士贵渡河支援,罗士信死里逃生,绛州总管府依旧存在,只不过在武德七年,李渊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罗士信依旧充任绛州都督。

  至此,黄河以西有郑仁泰留守长春宫,黄河以东有罗士信坐镇绛州,至少黄河这道屏障对于李世民来说是固若金汤,因为这两人都是李世民的心腹。

  长春宫,不仅仅是一座行宫这么简单,行宫依地势而建,拥有多功能分区,比如粮库、武库等。

  在平常时候,可作为帝王临时行宫,在战时,行宫便是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

  一座行宫,设监一人,副监一人,其余主簿、录事各一人。

  当年李渊便是兼任晋阳宫监,裴寂是副监,即便到现在,私底下情到深处时,李渊依旧会称呼裴寂为裴监,便是怀念当初两人在晋阳宫花天酒地的日子。

  典籍里记载,建于隋代,有名称可考的行宫至少有三十八所。

  诸如晋阳宫、汾阳宫、临朔宫、江都宫等等,由此可见,杨广大帝实在是“体恤百姓”。

  毕竟隋朝仅仅享国三十七年,如此说来,平均一年便是新建一座行宫,这还是有名称可考的。

  其余仁智宫、仁寿宫、长春宫等行宫,并非始建于隋代,早在隋之前便已存在,当然在隋时或多或少进行过修缮。

  长春宫,后山有一座小型围场,这是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当年屯兵于此的练兵场。

  宇文护渡河后,见此地地势雄峻,便在此筑城,扼守黄河,拱卫关中,因其衔接三晋之地,便取名晋城。

  后来周武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