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6章 活字印刷术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6章活字印刷术

  未央宫,少府作室。

  在阳城延的引领下走入偏院,刘盈不出意外的发现:眼前这座占地不过十丈方圆,且根本看不出异常的院子,已是不下百人的明暗哨位、巡逻禁卒围了个水泄不通。

  神情淡漠的走入院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个或站或坐,只手中无一不端着一方木板,并在木板上雕刻文字的匠人。

  “如何?”

  “印字雕版一事,可有何难处?”

  轻描淡写的一问,却是惹得阳城延眉头嗡然皱起,面容之上,也立刻挂上了一抹苦涩。

  “禀陛下。”

  “以字反雕于木板之上,本当非难事。”

  “只少府擅雕之匠,多无识字之能······”

  面带忧虑的道出此语,便见阳城延自顾自摇了摇头,旋即侧过身,从那堆满废弃木板的角落随手拿起一片木板,又回过神,将那木板递到了刘盈面前。

  “陛下且看。”

  “凡于此雕字之匠,几尽目不识字;所雕于木板之字,亦乃一笔一划,以经书而拟刻之。”

  “然此等印字雕版,一方便得八行十五列,共一百二十字;但有一字误雕,便整板作废。”

  “往数月,凡此匠人数十可谓废寝忘食,日夜不分而作,亦只得《仓颉篇》首八章之雕版······”

  听闻阳城延此语,刘盈也不由神情暗淡下来,低下头,便见阳城延递过来的那方木板,果然如阳城延所说,仅仅是‘仓颉作书,以教后嗣’的‘嗣’字雕错,便使得整个木板作废。

  尤其是如今,汉室同行的文字是秦篆,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小篆,虽较于西周大篆更简易、整洁,但也还依旧和‘简体’沾不上边。

  按照后世研究者的总结归纳,华夏文字字体的发展演变,是以大篆为起点,到楷书为最终版本。

  在这其中,华夏文字经历了从大篆到小篆,再到隶书、草书,最后到楷书的发展演变过程。

  即便最后,‘楷书’成为华夏公认最简介、最方便的字体,但到了后世新时代前夜,华夏文字也还是经历了‘楷正体’(繁体)到‘楷行体’(简体)的演变。

  而在华夏文字从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最终到楷书正体、楷书行体的演变过程中,如今汉室所通行的秦小篆,还仅仅处于第二阶段;

  ——秦小篆中的相当一部分字,甚至都还没有完全脱离‘甲骨文’这种象形文字的范畴!

  再加上如今,即便是能跻身少府的高级匠人,也依旧处于‘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状态,也就难怪这些人雕出的雕版,报废率高到令人发指了。

  对于这个问题,刘盈自然也早有预料,心中也已经有了大致的解决方向。

  其一,自然是主动加快文字演化进程,让通行于如今汉室的秦小篆,尽快进入华夏文字演变的下一阶段:隶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