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务必让英布知道,孤在蕲县!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务必让英布知道,孤在蕲县!

  “唉~”

  “果然······”

  “重来一世,楚王叔,还是选择了最不是办法的办法······”

  蕲县以西,平叛大军中军大帐之内。

  得知刘交对楚军的防守布置,刘盈不由悠然长叹一口气,旋即满是感叹的摇了摇头。

  虽然在前世的这个时间点,刘盈才刚从长达一年的‘闭门思过’中解禁,但对于淮南王英布的此次叛乱,刘盈也还是有些知解。

  ——几乎和这一世如出一辙,于汉十一年七月起兵后,英布迅速拿下了荆地,并转头北上,向荆地以北的楚国发起攻击。

  彼时,朝堂才刚受到英布起兵的消息,平叛大军才刚在长安完成集结,甚至于朝堂,都还在就‘刘邦那副身子骨,到底能不能出征’的问题推诿扯皮。

  而在这段朝堂收到消息-阻止军队-确定刘邦出征-大军抵达楚地的时间里,阻挡英布叛军脚步的任务,便全然压在了楚王刘交的肩上。

  大敌当前,短时间内又没有支援,偏偏英布掌控下的淮南国、荆国之北,恰恰就是楚国整个八九百里长的南边境线。

  为了阻止英布的脚步,也为了保卫自己的封土、保卫自己的国民,楚王刘交最终,便只能将本就不过数万人的楚国军队分成了三部分,以东西各二百里的距离,均匀布置在了淮水以西。

  在前世,刘盈登基为傀儡,在宫中闲来无事之时,也曾召见过几位将领,讨论刘交此举究竟恰当与否。

  但无论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是元勋功侯,还是朝臣、外戚,但凡是具备军方背景,对军阵之事有所知解的人,给出的答案都如出一辙。

  ——兵分三路,理论上可行,但结合楚人过于重视个人、家庭,过于轻视集体的实际情况,本就处于兵力劣势的楚军兵分三路,基本不亚于自寻死路。

  道理很简单:和此刻的状况一样,彼时的楚国军队,同样是不过三、四万人马!

  就算刘交拼了老命,强制征发民壮充军,顶天了去,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再多上几万乌合之众。

  但彼时的英布,却是手握淮南叛军足足十万人,又裹挟了荆王刘贾的军队以及荆国百姓,实际战斗编制达到了十五万人,对外号称三十万人!

  如此悬殊的人数差距,就算是正面对抗,楚国军队,都必然会处于极大的劣势,就更枉论兵分三路,将本就不多的力量,布置的更加分散了。

  只不过,刘盈也还记得:虽然对刘交‘兵分三路’的决策表示遗憾,但每一个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人,都曾补上这么一句话。

  ——楚王兵分三路是否合理,确实有待商榷;但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别的选择,摆在彼时的刘交面前。

  原因也很简单:刘交肩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些·····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