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 太子···圣君之相啊~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码能剩下三分之一以上。

  而在过去,百姓之所以会越来越穷,究其原因,不过是自家的粮食在低价卖出、高价买入的过程中,因粮价的起伏而缩水。

  就好比去年秋天,关中米价一千八百钱一石,而到了今年开春,粮价却暴涨到了将近四千钱,翻了两倍不止!

  这样一来,原本足够农民全家吃饱,甚至还有余力添两件新衣的二百多石粮食,就只剩下了‘堪堪够全家人吃个七、八成饱’的一百石不到。

  也正是因为如此,过去的关中百姓,只能经历一年又一年‘耕作一整年,顿顿七、八成饱’的无限循环,肚子都吃不饱,就更别提攒下钱了。

  而如今,少府官营关中粮米在即,还是按每年二百石粮食来算,哪怕少府收二成的仓储费,百姓手里,也起码能剩下一百六十,乃至于一百七十石以上的粮食。

  一百六十石,就已经到一家老小能勉强吃饱,不用为饿肚子发愁的程度了!

  再有,便是刘盈刚修过郑国渠,从今年开始,渭北的粮食产量,就将逐渐回到十几年前,始皇帝末年的亩产四石上下。

  不出意外的话,往后数年,得以从关东的泥潭抽身之后,长安朝堂也会在整个关中范围内,进行水利工程的修缮、维护,乃至于一定程度上的扩建!

  等关中逐渐进入重建阶段,关中亩产达到三石以上,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到了那时,百姓手握每年三百石以上的产出,还能攒不下来钱?

  去掉二十石左右的农税(十五取一),再去掉四十石左右的少府储粮费用(代储二百石,十取其二),百姓手里,还能剩下足足二百四十石粮食!

  粮食够吃了,手上有余钱了,百姓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在家里的某个角落,建储存粮食的仓库!

  三百石粮食,一个长宽各二步的小屋子就能放下;而有了这么一个小仓库,百姓就再也不用每年花几十石粮食,让少府帮自家‘代为储粮’!

  等关中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了小粮仓,都有能力独自储存粮食,少府‘代民储粮’,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所以,少府从‘代民储粮’一事上,顶多只能赚个三五年;所得收入,也就只能稍缓解一下府、库的空虚,让中枢得到一笔压箱底的钱粮而已。

  萧何将心思打到‘代民储粮之费用’上,并没有真正说在点子上。

  但很可惜,刘盈也没有那么好心,非要上赶着去提醒萧何:粮食官营,除了代民储粮之外,还有别的渠道可以牟利······

  “孤以为,十取其二,未免太过了些。”

  面不改色的道出一语,便见刘盈摇头一笑。

  “须知今,纵父皇所定之汉农税,亦不过十五取一而已。”

  “若孤使少府代民储粮,取‘十二’之费,岂不三倍于农税?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