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0章 七种武器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之地,必须要开发火力更加强大,装甲更加厚实的重型坦克。

  现在的功勋系统,拥有1980年代之前出品的所有坦克,包括中国的79式坦克,苏俄的t72,t64,如果只是装备部队,武爱华并不太担心。武爱华思考的,主要是现实的生产与系统出品“配套”的问题。也即只要系统出品装备了部队的设备,现实中应该具有相应的生产能力。这样,现实与系统就可实现“互补”,从而让国家的军品产量呈直线式地上升,从而弥补国力的不足。

  如果在系统兑换79式坦克,在二战中将没有一个对手,但是,79式坦克拥有很多后世的技术,如果79式坦克上战场,毫无疑问,这些技术肯定会泄漏。以西方列强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要不了半年就可以生产出新式坦克。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选择是容易的,或者以为选最好的坦克不就行了?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地想法!如果只打一场战役的话,武爱华根本用不着选择,兑换几枚最先进的核弹头一炸了事。

  这种选择,主要是性价比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要价廉物美。譬如武爱华小规模兑换过一种58mm三联装自行高射炮,虽然功勋值方面并不贵,但要在现实中生产出来却贵得吓人,以中国目前的国力,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让武爱华不得不回到老式的牵引式高射炮上去。

  此外,此前的国防军坦克、火炮品种也有不足,武爱华必须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将品种补齐,譬如大口径迫击炮,譬如加强陆战连的37mm直射炮装备,而缩减陆战营的山炮连。事实上,在此前的战斗中,陆战营的山炮连很少单独出战过,要么与师团的火炮一同作战,要么根本就是摆设。

  经过几天的思考,在波兰战役快要结束之时,武爱华给总装备部交了一份武器生产计划,这份被总装备部存档为“2001”的装备计划,后来在国防军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人指出,这份计划,是总统的军事装备思想由自发到自觉,火力强大型向火力压制型转变的标志。

  而武爱华非常恶俗地将他的这份装备计划,叫住“七种武器”。确实,武爱华在数百种武器中,只选择了七种武器作为二战或二战前期的换装装备。

  第一种,t-48重型战车。满重48吨,火炮45倍口径105mm滑膛炮1门,最大射程3200m,有效射程2200m,最大时速45公里;发动机800马力,吨推比为马力。这款战车特别有意思的是,它的前装甲呈35度的斜角,其100毫米的装甲相当于180毫米装甲的防护能力。

  这款战车,是武爱华在“七种武器”中,唯一一款重型装备。

  第二项,39式半自动榴弹枪。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