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9章 重叙吴楚往事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王夫差,但对于楚灵王,他却是在熟悉不过的了。

  “若是不成的话,你和子胥两人,还需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才是!”

  孙武连连点头:

  “武早有此意,但是苦于如今吴越大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武带兵日久,不忍坐视手下白白送死……不过还请先生宽心,我已经下定了决心,一旦和越国的大战结束,武便会尽遣手下,并从吴国离开。但至于子胥兄……哎……”

  “武亦是曾向其禀明退意。但他认为先王阖闾对他是有知遇之恩。昔日吴王阖闾临终之时,伍子胥亦是承其托请。他不忍背弃誓言,虽知吴王夫差绝非善类,但他亦是不忍离去。武担心他……日后恐会惨遭不测!”

  “武和子胥兄可谓刎颈之交,又焉能看到此等事的发生?但武又不知该如何去做?实是无计可施!”

  李然说道:

  “功成不退,骑虎难下,日后必有妨碍。长卿,此事你如今也唯有尽力而为了……至于他是否能看透,也唯有是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孙武点头道:

  “多谢先生教诲,武铭记于心!”

  这时,孙武不由是瞥到了身边的范蠡,不由言道:

  “咦,少伯?你也年长了许多啊!”

  一旁的范蠡则是笑道:

  “长卿兄,你在吴国做得好大事啊?!可当真是令人敬佩!让人神往啊!”

  孙武是颇为难得的笑了一下。

  “呵呵,少伯说笑了!论才能,少伯胜我十倍。待日后定然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范蠡看了一眼李然。

  “蠡并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愿能够跟随先生,便是心意已足了!”

  二人两相夸赞过后,李然则是命人将孙武的使团安顿了下来。与孙武暂辞之后,然后再回头去接楚国使团。

  沈尹戌和申包胥见到李然,也是行了一番大礼,并且对城门发生的事情倍感歉意。

  李然则是淡然道:

  “索性是有惊无险,双方也都算得克制。楚国遭此亡国之恨,我亦是理解楚人的心情,但是此次前来王畿,所为的乃是朝聘。”

  “诸位万不可因心中的怨怼,而给自家招来仇怨呐!”

  申包胥拱手道:

  “先生言之有理,我等一定会好好约束下人……”

  申包胥把话说到一半,范蠡是突然上前,并跪拜在地:

  “兄长在上,弟范蠡拜见!”

  长兄如父,范蠡行此大礼,也是理所应当,申包胥将范蠡搀扶起来,仔细端详了一阵,笑道:

  “三弟也长大了!好,真好啊!昔日三弟是我们家最不省心的,但听闻你在子明先生这里,却是帮了不少的大忙啊。”

  “好啊!好啊!”

  申无宇生有三子,二儿子申包胥,目前在楚国出相入将,因复楚有功,可谓是名扬天下。而范蠡乃是小子,随着李然干了许多的大事。

  只有长子申亥,原本是耕读于南阳。但在楚灵王失势之后,还毅然是冒着被害的风险,收殓了楚灵王遗体。而这一躲,就是数年。

  直至后来事态平息过后,申亥这才将楚灵王的遗骸奉归王陵。

  而申亥眼下也已经过世,申包胥也就成为范蠡的长兄。

  只听范蠡是感慨道:

  “蠡对兄长救楚之事也是有所耳闻,弟未有在兄长身边相助楚国,亦实属不该,还望兄长莫怪!”

  申包胥却是摇头道:

  “当年楚国时局昏聩,父亲便最为疼爱于你,是以不想让你涉足楚国太深,这才让你改回了范氏,并追随子明先生的。”

  “事实证明,我与兄长所办之事,都确是可谓九死一生。不过好在三弟亦是争气,在子明先生身边这些年也是历练了不少。”

  “先父若在天有灵,定甚感欣慰啊!”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