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4章 十里长街送子产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意,一直是相送了十里,十里长街,却依旧阻拦不了百姓们的送别。

  当行至陉山附近的那条河流之时候,男子纷纷解下身上的玉佩,扔入河中,女子则是取掉珠玉,也是扔在这条河中的,一些人还扔入随身的钱财。

  这些人一面扔,一面口中振振有词。

  “子产大夫,你生前不受钱财,在那边便不要过得太困苦了,这些心意还望接纳!”

  一时间,在珠宝的辉印之下,碧绿的河水中,时不时竟能透出绚丽的色彩来,可谓金色波澜。

  自此,这条河便被称之为金水河,而这便是如今郑州金水河的由来。

  当棺木到达陉山,上山的路并不好走,后来国参和李然等人一起扶棺,这才勉强稳住到了山顶。

  因是冻土的原因,本来早已经挖好了坑墓,旁边的松土此时也已经被冻住。

  国参无法,只能是自己用背筐在半山腰运土上来,送到此处的百姓们见状,又纷纷上前帮忙,没有器具,便用手抓,李然和孙武自然也在其中。

  正是“侨茔大尽地,特泄井千尺。万古一寸心,犹共残阳赤。”

  李然也是由衷敬佩国参,国参严于律己,不靠父亲的声望牟私,这种品行放在如今的卿家大族,真可谓是难能可贵。

  连孙武也是忍不住说道:

  “先生,子产大夫高风亮节,家风竟也是如此清正!其子也是如大夫一般,诸事皆反求诸己,这实在难得啊!”

  李然闻言,不由是点了点头。

  “是啊!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子产为后世树立标杆,为臣为父,皆为表率!吾等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孙武沉默片刻,却又补充道:

  “只是……子产大夫如此,实在是太苦了自己了!”

  “子产大夫一生秉持‘克己’之道,这确属不易!”

  一旁的游吉叹息道:

  “子产大夫必将为后世所敬仰,吾等皆自愧不如啊!”

  故后世亦有诗云:

  公孙遗爱圣门推,

  论学原须并论才。

  国小邻强交有道,

  此人端为救时来!

  等到子产入葬,已经是下午,而这时天又放晴,夕阳西下,正照着陉山山头。雪后初阳乍现,子产的墓地之上,竟是一时煞为好看!

  而“陉山晚照”既是新郑八景之一,又是长葛八景之一。

  民间流传,子产活着肝胆照日月,死后日月照肝胆。是以每当夜幕来临,陉山顶上仍有一轮红日照亮着这位爱民如子的郑相墓冢。

  又有人说有时雨后初晴,夕阳西下,远望子产墓上方,仍会出现一轮碾盘大的玫瑰色的红日,转眼又不见了。

  这些虽然离奇,却都无一不是表达了百姓们对子产的敬仰之情。也印证了“爱民者,民恒爱之”的道理。

  后世又有诗为证:

  蕞尔孤城摄大强,

  公侨八面一身当。

  千秋事业垂青史,

  犹带余晖映夕阳。

  子产下葬之后,李然等人下山之时,回头望去,凄凉之情再度涌上心头,鼻子一酸,险些又要落泪。

  自此之后,再也见不到子产,子产也将进入历史尘埃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子产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千年之后,依旧是那么的光彩夺目,受尽世人的尊重爱戴。

  李然在归途中,一言不发,思量甚久,子产的去世,可以说郑国进入一个新时期,而面临的挑战无疑也是巨大的。

  游吉其实心中多少也有些忐忑,他是子产的坚定支持者,然而由于他的前任也实在太过于优秀,这对他而言,不由是平添了几分压力。

  李然和孙武回到郑邑郊外的庄园,祭乐看到李然低沉的神色,也知道他的不易,一只手牵着他,将头轻轻靠在李然的肩头。

  李然轻抚她的青丝,强笑道:

  “乐儿……”

  李然在回来之后,见到祭乐,这几日的沮丧之情才算是稍稍减缓,柔情顿生。只听祭乐上前,并是浅笑着摇了摇头:

  “夫君替子产大夫守了三天的灵,委实受累了吧?”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