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2章 何谓“春秋决狱”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而最有意思的是,由于邓析的这一番鼓动,一时之间,叶邑的大街小巷,全都充斥着类似当初郑邑一般的“两可学说”,大家都在学着邓析的样子,在那“辩论是非”。

  邓析所谓的“两可说”,就是对于同一件事,由于对立双方互相制约的原因,可以在双方各自身上都引起互相矛盾的反映。

  而在这样的一种氛围烘托下,也就此是激起了公众对于是非曲直的热议讨论。使民众在大多数问题上都达成了一种共识。

  从而也使得“听狱者”可以针对某些难以决断的案件,做出更为公正的判断。

  终于,在邓析的这些刑民并举的措施之下,这些流民也立刻是被安定了下来,

  流民的事情处置妥当,李然便是迫不及待的召集孙武和叶戌前来商讨,该如何面对郑国的乱局。

  正如孙武之前所说,无论如何,也要先解一解子产大夫所面临的困局。

  孙武当即说道:

  “先生,如今各国内乱骤起,根本无暇顾及郑国这边,即便是晋国,自己尚且都难以自保,就更不可能前来干预郑国之事了。所以,眼下只能是由我们自己了!”

  李然沉吟片刻。

  “这段时日我不问世事,心乱如麻。长卿,你有何想法?”

  孙武回答道:

  “先生,武以为,眼下可以以叶邑为根基,由武来发布讨郑檄文,动员流民和百姓入伍,并以清君侧、平定郑国内乱的名义,发兵郑国,要求郑伯彻底平反祭氏,安定朝局,并且要求其交出其祸首竖牛!”

  李然点了点头,觉得孙武言之有理。

  “长卿,这是你所擅长的,那便由你来全权处理此事!”

  孙武拱手道:

  “先生,武不告而为,实属罪过,之前武便一直在着手此事。流民初来之际,武便已经拉拢起来一支两千的队伍,之后流民安定,又先后是聚起了两千人,加上本来镇守叶邑的部曲,待发了檄文,就此拉起万余人的义军当并非难事!”

  李然闻言,不禁是玩笑道:

  “长卿倒是未卜先知,料事如神呐?!如此做的极好,又哪里算得上是什么罪过?只是这万余人……”

  一万多人马,自然是不能全部派出的,还需得有些防备留守的力量。

  孙武显然知道李然所担忧的,于是立马又是抱拳说道: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武这段时间自当擅加操练,令其皆能以一当十。更何况,郑国如今正值纷乱之际,届时定然还有不少人会投奔我们!”

  孙武的意思是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郑国本来就军心不稳,到时候必然还会有不少降卒前来投诚。

  所以对于孙武这边来说,他根本就不担心征讨郑国的胜败。在他看来,只要他们挥舞的大旗足够正义,便足够令郑国百姓们信服,那他们就是无敌之师!

  李然闻言,不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