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8章 襄助子产的原因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的考究。

  所以孙武才会感慨子产身居执政卿的难,毕竟这种活儿,若若没点真本事,只怕还真是不好干。

  “呵呵,长卿所言极是啊。”

  “如今这般处置,当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长卿现如今应该是明白了,我为何一定要协助子产大夫完成新政的改革了吧?”

  李然襄助子产,看上去乃是因为他二人志同道合。可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可并不简单。

  “先生可是敬重子产大夫的仁德之心?”

  孙武显然还没看透这一层,所以他的回答只局限于表面。

  李然摇了摇头,笑着缓缓道:

  “乱世之中,仁德之心自是难能可贵,可光有仁德之心之外,更重要的乃是懂得如何去治理一个国家。”

  “如何使一个国家变得强盛,如何使一个国家的民众能够得以安居乐业,如何使得一个国家能够上下齐心,邦有德而民有信。这些,才是一国的执政卿所最应该考虑的。”

  “而这些,才是一个君子所应具备的最大的德行。”

  “子产大夫贤名在外,仁德义举自不必多论。”

  “不过,至于这些个治国安民之术,却非得是亲眼目睹一番,方能一窥其究竟的。毕竟沽名钓誉者有之,庸碌无能之辈有之,而假公济私者更是多如牛毛。所以,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君臣皆是折戟于改革的大浪之中……”

  “所以,我李然之所以要襄助子产大夫,正是因为大夫在治国安邦上的初心、决心及其手腕,确是令人为之叹服的。而唯有如此之人,方能有这扭转乾坤之力,改天换地呐!”

  是了,李然之所以决心不计代价的襄助子产,绝非只是因为子产有着一颗愿意操持天下苍生的圣人之心。

  更为关键的乃是子产本身的能力以及魄力,还有他的治国安邦之术。

  而李然苦苦追寻的,不正是这一些吗?

  子产之德行,子产之治国,乃是他目前所看得见的,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

  所以,他当然要帮助子产,因为,他的到来,本就是为了那久远的未来,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最为纯粹,最为本初的经验来的。

  孙武听罢,当即陷入思索之中,他显然并不是很明白李然所言的深意,毕竟他并不能体会,将整个天下的安危都一肩挑起的重担到底是意味着什么?

  ……

  这时,侍卫前来禀报,说是伍举前来拜访。

  李然自答应了楚王的登佣请求后,便权且是在章华台住下了。

  楚王也专门为他是安排了一处极为奢华的香园,李然的一应饮食起居皆在其中,甚至不少时候,楚王还会专程来香园探望。

  所以,在礼遇这方面,楚王可当真已是做到了极致。

  而此处香园,那自然也不是闲杂人等就能够随意出入的,园内园外皆有楚王的贴身侍卫把守,即便是伍举这等上卿,前来拜访李然也是要先行通禀的。

  得闻伍举前来拜访,李然自是不敢怠慢。毕竟伍举乃是楚王熊围身边的大红人,他可是最早追随着楚王熊围的亲信,为楚王出谋划策,立有大功,是深得楚王的信任之人。

  伍举进到了香园内,先是与李然一番见礼,双方都坐下后,伍举这才是道明了来意。

  “实不相瞒,举对先生效力楚国之心,尚有疑虑。”

  “想当初在虢地之时,伍举也曾是携着寡君的厚礼前去拜访先生,后来君上又亲自拜访先生,那时先生乃是几次三番拒绝了寡君的好意。而如今先生既身在楚国,想必也只是不得已,才留在楚国的吧?”

  “呵呵,也真是为难先生了,如今先生只为能暂缓我楚国北进争雄之举,却还要先生以自身为质。先生的这一番舍生为国之举,可当真是令人感动呐!”

  聪明如伍举,一眼便洞悉了这其中的一切。他对于李然的心中所想,虽是不能知晓全部,但从中猜个八九分,却是毫无问题的。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